海洋塑膠垃圾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但只有累積的「漩渦」才容易被發現,因為據估計99%的塑膠垃圾都是由微小顆粒組成的。
其中包括化妝品和清潔產品中使用的微珠、服裝纖維和磨成小顆粒的較大塑膠。
這些顆粒在表層海水和 海岸線,但如果沒有隱藏在海洋生物的消化系統中,它們就太小而無法用肉眼區分。
華威大學和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對不同塑膠聚合物的初步測試表明,尼羅紅(一種與某些化學物質接觸後會發光的螢光染料)可用於揭示這些微塑膠的下落。
它與螢光顯微鏡和圖像分析軟體結合使用。
研究團隊從普利茅斯海岸採集了沙灘沙和表層海水樣本,並使用染色法對其中的微塑膠進行了分析 技術 和傳統方法。為了確保染料不會標記類似大小的材料(例如脂肪或木屑),科學家用硝酸沖洗樣本。
他們發現,這種相對便宜的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大量樣品,並報告發現,1 毫米以下的小型微塑膠比預期多得多,而且比使用傳統方法時的數量要多得多。
事實證明,大部分塑膠來自分解的聚丙烯,用於包裝和食品容器。染料方法能夠檢測小至 5 微米(人髮寬度)的顆粒。
科學家聲稱 他們的方法「透過用靈敏的半自動化程序取代人工目視分類的主觀性,顯著提高了檢測小型微塑膠的能力。處理污染則是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