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在印度洋群島進行的首次專門科學調查,藍鯨被發現季節性地頻繁出現在塞席爾周圍的海域。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平翅目)現在已知它們在 12 月至 4 月期間定期出現,但它們訪問西熱帶印度洋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廣泛的聲學監測已將其數量與斯里蘭卡附近海洋西北部地區已知的數量相匹配。
另請閱讀: 潛水員捕捉到打瞌睡的灰礁鯊
根據這項由科學家進行的研究,從歷史上看,塞席爾群島是往返南極洲的船隊的機會主義捕鯨場。 塞席爾大學、佛羅裡達國際大學 (FIU) 和俄勒岡州立大學 (OSU)。 500 年代,蘇聯捕鯨者在塞席爾附近非法捕殺了 1960 頭藍鯨。
1978年,該國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並成為印度洋鯨魚保護區的一部分後,開始遊說保護印度洋的鯨魚。

科學小組進行了兩次探險,以確定藍鯨的分佈情況,獲取照片識別數據,並使用部署了一年的水聽器收集該地區該物種的第一批聲學數據。
在過去五年的兩個野外季節裡,他們透過五次確認的多達 10 隻動物的目擊事件確定了藍鯨的存在。藍鯨有四個亞種,但從它們的歌聲中可以確定是訪問塞席爾水域的侏儒藍鯨。它們的最大長度為 24 m,而其他亞種的最大長度為 30 m。
監控具有挑戰性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研究機構表示,在這項新研究之前,藍鯨已被證明是西熱帶印度洋的一種「稀有且難以監測」的物種。 拯救我們的海洋基金會 (SOSF)。
SOSF 計畫負責人之一是佛羅裡達國際大學(FIU) 生物學教授Jeremy Kiszka 博士,他是塞席爾大學島嶼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中心的研究員,也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他負責調查塞席爾群島對鯨類動物的重要性。
「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在這裡游泳真是太了不起了,」他說。 「藍鯨受到保護,因為它們不再受到合法捕獵,但它們仍然面臨一系列威脅。航運交通會造成噪音污染並可能導致碰撞。氣候變遷正在改變他們的主要食物磷蝦的分佈和豐度。

「我們現在需要加強研究力度,評估這些藍鯨的數量,並找出它們使用塞席爾水域的原因。我們還需要提高意識並幫助政府更好地保護他們。”
基斯卡(Kiszka)是一部新紀錄片中的主角科學家之一, 藍鯨——巨人歸來,說他希望進一步的專門研究能夠解決諸如鯨魚在塞席爾做什麼、它們吃什麼以及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它們的活動等問題。
「這些藍鯨沒有國界;我們需要進行適當規模的研究,我們需要進行國際合作,」他說。 “這是了解這些藍鯨的絕佳機會。”這 研究已發表 在雜誌 瀕危物種研究.
也在 Divernet 上: 鯨魚的歌聲揭示了族群數量的減少, 2020年:對藍鯨來說是豐收的一年, 女殺手大戰藍鯨-世界首例, 藍鯨重返西班牙屠宰場, 藍鯨:忙著吃東西,沒時間唱歌